土著微生物修复Cr(Ⅵ)污染土壤还原后有效铬分析及其稳定性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9
作者
常文越 [1 ]
陈晓东 [1 ]
王磊 [1 ]
徐佳玲 [2 ]
机构
[1]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2]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土著菌; 铬(Ⅵ)形态; 稳定性;
D O I
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08.02.024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通过铬(Ⅵ)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土著微生物对六价铬污染土壤的还原实验结果,对还原前后土壤中有效铬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还原后土壤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暴露,检测了土样中六价铬浸出毒性,结果表明,经过土著微生物还原后的土壤中,水溶性态铬与可交换态铬都得到了显著的降低,而且土壤浸出液中的六价铬也在不断地降低,说明微生物对六价铬的还原不仅能显著降低其毒性,而且还原产物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79+98 +9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及基因技术的应用 [J].
武正华 ;
张宇峰 ;
王晓蓉 ;
胡忻 .
农业环境保护, 2002, (01) :84-86
[2]   解毒铬渣安全性研究 [J].
兰嗣国 ;
狄一安 ;
王家贞 ;
李治琨 .
环境科学研究, 1998, (01) :55-58
[3]   土壤中铬的形态及其转化 [J].
陈英旭 ;
何增耀 ;
吴建平 .
环境科学, 1994, (03) :53-5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