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甘油、肝素连续静滴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附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研究626例)

被引:8
作者
江一清
毛树森
郄晓红
刘宣力
刘朝中
王岩
魏璇
谈维洁
张家利
高秉新
黄妙清
李国忠
陈秀丽
刘法球
机构
[1] 空军总医院
[2] 积水潭医院心内科
[3] 积水潭医院急诊科
[4] 北京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痉挛; 硝酸甘油; 肝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临床病理研究提示:冠状动脉痉挛(CAS)可诱发血栓形成(CATH)、急性心肌梗塞(AMI)和猝死(SD),动物实验证实了 CAS 可致 CATH—AMI,硝苯吡啶(Nifedipinle)、硝酸甘油(NTG)和肝素(H)静滴成功地防止了实验性 CAS 所导致的 CATH—AMI,NTG加 H 静滴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已取得防止和减少 AMI 发病和病死率的效果。本研究用于治疗 AMI 观察其对并发症和病死率的效果。AMI 患者分两组,均入监护病房1—5日。治疗组326例用 NTG15—45mg/日、H100—200mg/日,日夜连续静滴1—2周;对照组300例常规口服扩冠、抗凝药物,给极化液川芎嗪160mg 静滴。二组性别年龄、原有疾病、梗塞部位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 TXB2/6酮 PdFia 和血小板粘附率下降 P<0.01,血清酶和 Cu—Zn SOD 降为正常范围,冠脉造影示12.5%(5/40),冠脉正常或大致正常提示由于 CAS 致 AMI。结果:①并发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律失常前者多于后者,死于心室纤颤少于后者,室壁瘤前者多于后者,心脏破裂显著少于后者。②病死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9%(16/326),12%(36/300;P<0.01,病死率随年龄增加,小于60岁者2.2%:6.3%,大于60岁者8%:18%P<0.01。提示扩冠解痉抗凝治疗可防止并发症恶化,降低 AMI 病死率,在严密观察及时调整滴速情况下可不作血流动力学监测。
引用
收藏
页码:3 / 7+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硝酸甘油静滴防治实验性冠脉痉挛所致血栓形成、心肌梗塞 [J].
江一清 ;
施华强 ;
郗晓红 ;
那顺 ;
马复先 ;
贾广兴 ;
刘清珍 ;
卢顺庆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3, (02) :333-207
[2]   冠心病的院前抢救 [J].
江一清 ;
毛树森 ;
左秀芳 ;
郄晓红 ;
张力 ;
何志原 ;
王满华 ;
侯晓平 ;
纪桂英 ;
王洪帛 .
中国急救医学, 1991, (05) :3-5
[3]   猝死120例临床病理研究 [J].
江一清 ;
那顺 .
中国急救医学, 1991, (02) :18-20
[4]   硝酸甘油、肝素连续静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J].
江一清 ;
马复先 ;
刘清珍 ;
毛树生 ;
何志原 ;
王满华 ;
周志强 ;
张力 ;
郑晓红 ;
曾益华 ;
万梅 ;
李国忠 ;
黄妙清 ;
刘朝中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89, (02) :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