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应对妇女健康重大问题的协同机制分析

被引:5
作者
田壮 [1 ,2 ]
左姣 [3 ,2 ]
陈菲 [4 ,2 ]
于芳 [5 ,2 ]
李伯阳 [6 ,2 ]
陈任 [7 ,2 ]
石林梅 [8 ,2 ]
李程跃 [3 ,2 ]
沈群红 [9 ,2 ]
徐凌忠 [10 ,2 ]
郝模 [3 ,2 ]
吴群红 [8 ,2 ]
郑文贵 [5 ,2 ]
马安宁 [1 ,2 ]
机构
[1] 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2] 健康相关重大社会风险预警协同创新中心
[3] 复旦大学卫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4]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5] 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7]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8] 哈尔滨医科大学
[9]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0]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关键词
妇女保健; 重大问题; 协调权威程度; 北京; 上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73 [妇女保健与卫生];
学科分类号
100404 ;
摘要
目的比较京沪两地应对妇女健康重大问题协同机制权威程度的差异,明确重大问题协调机制对妇保工作落实的重要意义,探索对其量化评估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中国上海、北京公开发布的所有涉及妇女保健工作的政策文件,从中提取"协调机制""协调机构""联系会议"等相关内容,量化评价两地应对妇女健康重大问题的协调权威程度,利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其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上海市应对重大问题的协调权威程度由2000年的0%上升至2017年的78. 74%,并且协调权威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呈现显著负相关;而北京尚未形成较为权威的应对重大问题的协调机制(机构)。结论上海市应对重大问题协调机制逐步完善,能够较好地促进妇保工作的开展,北京需尽快建立权威的应对妇保重大问题的协调机制,上海在机制建立的基础上,尚需切实加强协调机制的可落实程度。研究所探索采用的量化研究方法具备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2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