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鸿沟视角下的网络谣言传播影响因素研究——以台湾洪仲丘事件为例

被引:6
作者
陶圣屏
刘建萍
戴程
机构
[1] 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谣言; 网络谣言; 认知失调; 认知鸿沟; 信任;
D O 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2095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从认知心理角度,以平衡理论、一致性理论与认知失调理论为基础,延伸出认知鸿沟概念,探讨虚拟世界中的网络谣言传播,分析中国台湾地区网民对于2013年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洪仲丘命案,检视认知鸿沟、信任态度、误信谣言到再传递的过程。透过量化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604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当产生的认知鸿沟越大时,民众会越相信谣言,在态度上也越不会信任中国台湾军方与地区行政当局,在行为上也越倾向于将讯息再次传递出去。此外,从模型结构中也发现,相信谣言这个变量,在认知鸿沟与网络传播的路径间扮演重要的中介变量角色,显示认知鸿沟不仅会对讯息传递产生直接效果,还会通过误信谣言造成间接效果,然而,这种显著的中介角色在军政信任变量上却未发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76 / 18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的话语空间与传播场域研究——基于微信朋友圈4160条谣言的分析 [J].
李彪 ;
喻国明 .
新闻大学 , 2018, (02) :103-112+121+153
[2]   双面信息对辟谣效果的影响及辟谣者可信度的调节作用 [J].
刘中刚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 (11) :49-63+127
[3]   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谣言传播公式的改进及其验证:基于东北虎致游客伤亡事件的新浪微博谣言分析 [J].
王倩 ;
于风 .
国际新闻界, 2017, 39 (11) :47-67
[4]   浅谈网络空间中的谣言扩散机制与消解策略 [J].
林丹 .
东南传播, 2017, (08) :80-83
[5]   “微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研究——一种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 [J].
顾金喜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47 (03) :93-103
[6]   网络对谣言的自我净化:可能及影响要素——对人民网研究院调查结果的一项检验与补充 [J].
郭小安 ;
蒲珏伶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6 (03) :137-143
[7]   惩罚能抑制谣言传播吗?——以“转发超500次入刑”为例 [J].
熊炎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 21 (02) :22-34+126
[8]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中谣言的传播规律和应对策略 [J].
陈虹 ;
沈申奕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3 (03) :83-91+154
[9]  
Understanding online firestorms: Negative word-of-mouth dynamics in social media networks[J] . J. Pfeffer,T. Zorbach,K. M. Carley.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 2014 (1-2)
[10]  
Rumors About Cancer: Content, Sources, Coping, Transmission, and Belief[J] . Nicholas DiFonzo,NicoleM. Robinson,JerryM. Suls,Christine Rini.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 201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