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与怎么做:一种可能的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构建

被引:11
作者
叶晓玲
李艺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教育现象学; 研究方法; 实施步骤; 意向性分析; 胡塞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2 [教育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现象学无论是作为一种哲学思潮,还是作为一种哲学方法,都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由此形成教育现象学的专门研究领域。通观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国外研究多重视具体研究和应用研究,而国内研究多注重探讨其哲学基础和理论体系。由于目前主流的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多重视解释学倾向,对研究者的现象学基础和经验要求较高,因而在客观上提高了研究的准入门槛。胡塞尔现象学关于意识的研究及其意向性分析的价值,对于构建一种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这一理论视角指导下,教育现象学研究在准确把握"实事"之所谓的基础上,可以按照现象学访谈、沉浸阅读、意义单元拆解、意向性改写、主题意群聚合、意义结构揭示等六个步骤展开研究,这六个步骤之间环环相扣,有利于揭示教育生活世界中人的体验感受及其意义结构,从而为教育现象学研究寻找一种不"绝对地"依赖于解释学的可能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现象学导论[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美) 索科拉夫斯基, 2009
[3]  
教育的现象学研究手册[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美) 巴里特, 2009
[4]  
重新回到现象学的原点[M]. 人民出版社 , 洪汉鼎, 2008
[5]  
生活体验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加)马克斯·范梅南(MaxvanManen)著, 2003
[6]  
现象学运动[M]. 商务印书馆 , (美)赫伯特·施皮格伯格(HebertSpiegelberg)著, 1995
[7]  
纯粹现象学通论[M]. 商务印书馆 , [德]胡塞尔(Husserl, 1992
[8]  
现象学的观念[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德]胡塞尔(Husserl,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