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将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千百年来,中国历代先贤曾经不断幻想和描绘过“小康”的社会远景。只有到了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迈出了化理想为现实的坚实步伐。面对未来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我们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充满信心。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会面临比过去二十年更加艰巨复杂的困难。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形态,主要还是建立在要素投入和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原材料消耗过高,主要用能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5%-90%,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突出。在被认为具有中国“比较优势”的制造业领域,目前全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25,德国的1/20;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这种把经济增长建立在低成本劳动力供应、高资本投入和高能耗基础之上的发展范式,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必须改变传统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