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春小麦成熟期农田温室气体通量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段翠清
张仁陟
蔡立群
张军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温室气体; 保护性耕作; 春小麦; 通量; 温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预测农田生态系统中CO2、N2O、CH4的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温度对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的影响,利用CO2分析仪、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黄土高原旱区农田生态系统传统耕作(T)和保护性耕作(NTS)措施下春小麦成熟期CO2、N2O、CH4气体通量日变化进行原位观测。结果表明:2种耕作措施下农田土壤均表现为大气CO2、N2O的源和CH4的汇。CO2、N2O、CH4都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传统耕作措施下CO2排放通量明显高于保护性耕作。CO2日排放通量最高峰出现在12:00,最低峰出现在2:00。N2O日排放最高峰出现在16:00,最低峰出现在0:00。保护性耕作措施能增加农田土壤N2O排放通量的排放。2种耕作措施下CH4吸收通量的最高峰均出现在14:00,保护性耕作措施下CH4吸收通量的最低峰出现在22:00,传统耕作措施则出现在2:00。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能促进农田土壤对CH4通量的吸收。地表温度,5cm地温与CO2排放通量都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都与CO2通量呈指数函数关系。N2O与各个耕层的土壤温度都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与N2O排放通量呈线性函数关系。2种耕作措施下,CO2通量与地表温度的相关系数最高,N2O与10cm地温的相关系数最高。CH4与地表温度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D].田慎重.山东农业大学.2010, 05
[2]   干旱区绿洲棉田土壤呼吸日变化特征分析 [J].
曹兴 ;
陈荣毅 ;
蔡新婷 ;
王斯萌 ;
蒋恒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05) :156-162
[3]   免耕对旱地春小麦成熟期CO2和N2O排放日变化的影响 [J].
刘博 ;
黄高宝 ;
高亚琴 ;
李卿沛 ;
黄涛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5 (01) :82-87
[4]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翟胜 ;
高宝玉 ;
王巨媛 ;
董杰 ;
张玉斌 .
生态环境, 2008, 17 (06) :2488-2493
[5]   微生物在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中的多样性 [J].
张秀君 .
沈阳大学学报, 2008, (04) :1-5
[6]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田环境的影响研究 [J].
鲁向晖 ;
隋艳艳 ;
王飞 ;
穆兴民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3) :66-72
[7]   土壤温度对北京旱地农田N2O排放的影响 [J].
谢军飞 ;
李玉娥 .
中国农业气象, 2005, (01) :8-11
[8]   翻耕对冬闲农田CH4和CO2排放通量的影响初探 [J].
万运帆 ;
林而达 .
中国农业气象, 2004, (03) :8-10
[9]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谢军飞 ;
李玉娥 .
中国农业气象, 2002, (04) :48-53
[10]   天然草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排放CO2和吸收CH4的影响 [J].
李玉娥 ;
林而达 .
农村生态环境, 2000, (02) :14-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