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湾—沙园剖面地壳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14
作者
陈步云
高文海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关键词
低速层; 初步研究; 波速; 沙园; 视速度; 地壳结构; 走时曲线; 首波; 地震波; 初至波; 纵波; 贾家湾; 反射波; 炮点; 视周期; 地壳; 地球外壳; 地球内部; 震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秦岭构造带及其两侧的深部构造,利用湖北随县贾家湾的工程爆破布设了四条地震观测剖面。本文分析了长达417公里的贾家湾—鹤峰沙园剖面上的47张地震波记录资料,得到几组首波震相和深层反射震相,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对走时资料进行反演,给出了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综台速度分布和地壳模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4.5公里,平均波速为6.33公里/秒。上地幔顶部的波速为8.02公里/秒。该区地壳为不均匀的多层结构,其中部存在低速层和高速薄层。在距炮点220公里以内,M-面起伏较小,其局部隆起与下凹分别与地表的地堑和地垒相对应,在233公里附近,M-面有一较大的隆起,而在280公里以远,M-面显著变深,它们的位置分别对应地表的长江和仙女山断裂。这表明深部构造与地表的构造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横向均匀介质中地震走时的正演和反演 [J].
颜其中 .
地震研究, 1982, (01) :88-98
[2]   豫鄂境内桐柏山—大别山双变质带 [J].
张兆忠 ;
张秉良 ;
冯锦江 ;
李松滨 .
地震地质, 1981, (04) :27-37
[3]   大别山区古板块构造的研究 [J].
周导之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1981, (02) :94-105
[4]   初论大别山碰撞带 [J].
徐嘉炜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1981, (03) :82-94
[5]   长江峡东的地震构造浅析 [J].
李安然 .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81, (01) :73-82
[6]   用板块构造学说对中国部分地区构造发展的初步分析 [J].
李春昱 .
地球物理学报, 1975, (01) :52-76
[7]   莫霍界面的重力补偿和地壳结构的基本模式 [J].
曾融生 .
地球物理学报, 1973, (01) :1-5
[8]   我国西北地区地壳中的高速夹层 [J].
曾融生 ;
滕吉文 ;
阚荣举 ;
张家茹 .
地球物理学报, 1965, (02) :94-106
[9]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
[10]  
地球物理反问题中的最优化方法[M]. 地质出版社 , 何宝侃 编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