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中生代变形的关键时限及其对构造的制约——以胶辽地区为例

被引:95
作者
李三忠
刘建忠
赵国春
吴福元
韩宗珠
杨中柱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3]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5] 辽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资源与探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
[6] 青岛
[7] 北京
[8] 香港
[9] 北京
关键词
中生代; 构造; SHRIMP; 辽东半岛; 华北克拉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胶辽地块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的重要组成,处于北倾的大别-苏鲁构造带的上盘。过去近十年来提出的几个关于东北亚构造演化的重要构造模型涉及到了胶辽地块。本文主要利用我们在辽东半岛南部地区获得的SHRIMP U-Pb锆石定年结果,结合华北克拉通东部野外地质调查的野外第一手资料、我们获得的渤海湾盆地中的中生代构造资料以及其它研究人员的SHRIMP定年资料,系统建立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中生代的构造变形过程,并讨论相关构造模型或构造问题。最近SHRIMP定年研究发现,胶辽地块中古元古代地质体经历了~160 Ma的重熔事件。CL和BSE图象显示,在辽南新太古宙地块附近丹东花岗岩体的两个样品LJ023和LJ030中发现一些167~157Ma的自形岩浆锆石和围绕年龄大约为2100 Ma核部锆石的岩浆型锆石环带。这次重熔事件很可能为华北克拉通的下地壳原地重熔。丹东岩体呈NE走向排列,经历了强烈的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和随后NNE走向的褶皱变形。本文以丹东地区为例,准确确定了这些变形的年龄。根据辽东半岛东西向剪切带中白云母K-Ar和40Ar/39Ar年龄,第一幕变形界定在195~193 Ma之间。根据野外侵入体与变形叶理之间的关系,丹东花岗岩遭受的第二幕变形发生于153~145Ma之间。第三幕变形,也即为NNE向走滑作用,约束在135Ma~95Ma
引用
收藏
页码:633 / 64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79 条
  • [1]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限
    翟明国
    朱日祥
    刘建明
    孟庆任
    侯泉林
    胡圣标
    李忠
    张宏福
    刘伟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 913 - 920
  • [2] 通化地区印支期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带碰撞造山作用之间的关系
    路孝平
    吴福元
    赵成弼
    张艳斌
    [J]. 科学通报, 2003, (08) : 843 - 849
  • [3] 湘东北中生代望湘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贾大成
    胡瑞忠
    赵军红
    谢桂青
    [J]. 地质学报, 2003, (01) : 98 - 103
  • [4] Rb-Sr Isotopic Chronology of the Au-Bearing Quartz Veins in Gold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 China Platform[J]. 魏俊浩 ,刘丛强 ,唐红峰.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2002(04)
  • [6]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地震带与盆地格局
    乔秀夫
    [J]. 地学前缘, 2002, (03) : 141 - 149
  • [7] 辽南庄河地区夹河山韧性剪切带构造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
    于海峰
    董万德
    何振清
    郝永利
    [J]. 地质通报, 2002, (07) : 392 - 396
  • [8] 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意义
    张旗
    王焰
    刘伟
    王元龙
    [J]. 地质通报, 2002, (07) : 431 - 435
  • [9] 旅顺—大连地区沉积盖层的近南北向挤压变形——苏鲁大陆深俯冲的上盘板内变形效应
    杨天南
    彭阳
    王宗秀
    李典致
    杨中柱
    王国桢
    [J]. 地质通报, 2002, (06) : 308 - 314
  • [10] 华北板块北缘活动带元古宙构造岩片
    陈跃军
    彭玉鲸
    路孝平
    刘跃文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 (02) : 134 -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