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近几年来网络围观议政现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6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陆斗细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小云
机构
:
[1]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3年
/ 42卷
/ 03期
关键词
:
网络围观议政;
网络舆情;
围观式政治参与;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621.5 [公民权利与义务];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目前学术界对网络围观议政现象的研究主要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虚拟社会运动"和"网络参政"四个视角切入,并相应形成四种解读模式。应该在对这些解读模式逐一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解读网络围观议政的新模式,即围观式政治参与。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网络舆情发展视阈下的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创新
[J].
刘国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湛江市委党校
刘国军
.
中国国情国力,
2012,
(03)
:13
-17
[2]
政府网站化解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研究
[J].
刘焕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刘焕成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彩云
.
图书情报知识,
2012,
(01)
:124
-129
[3]
我国公民网络参政与政府治理改善
[J].
魏星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学部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学部
魏星河
;
邹海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西日报社宜春站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学部
邹海斌
.
新视野,
2011,
(05)
:47
-50
[4]
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及形式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何正玲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彤
.
兰州学刊,
2011,
(08)
:29
-34
[5]
公民网络参政需求的增长与制度回应的博弈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傅慧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4)
:88
-94
[6]
沟通与对话:公民社会与媒体公共空间——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师曾志
.
国际新闻界,
2009,
(12)
:81
-86
[7]
为“网络公众舆论”正名——关于“网上群体性事件”概念适当性的思考
[J].
邱建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邱建新
.
江苏社会科学,
2009,
(06)
:91
-95
[8]
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新题
[J].
代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瞭望》新闻周刊
代群
;
郭奔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瞭望》新闻周刊
郭奔胜
;
季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瞭望》新闻周刊
季明
;
黄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瞭望》新闻周刊
黄豁
.
瞭望,
2009,
(22)
:10
-12
[9]
中国“新民权运动”中的媒介“社会动员”——以重庆“钉子户”事件的媒介报道为例
[J].
孙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孙玮
.
新闻大学,
2008,
(04)
:13
-19
[10]
社会学.[M].李斌等; 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
1
2
→
共 12 条
[1]
网络舆情发展视阈下的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创新
[J].
刘国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湛江市委党校
刘国军
.
中国国情国力,
2012,
(03)
:13
-17
[2]
政府网站化解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研究
[J].
刘焕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刘焕成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彩云
.
图书情报知识,
2012,
(01)
:124
-129
[3]
我国公民网络参政与政府治理改善
[J].
魏星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学部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学部
魏星河
;
邹海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西日报社宜春站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学部
邹海斌
.
新视野,
2011,
(05)
:47
-50
[4]
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及形式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何正玲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彤
.
兰州学刊,
2011,
(08)
:29
-34
[5]
公民网络参政需求的增长与制度回应的博弈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傅慧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4)
:88
-94
[6]
沟通与对话:公民社会与媒体公共空间——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师曾志
.
国际新闻界,
2009,
(12)
:81
-86
[7]
为“网络公众舆论”正名——关于“网上群体性事件”概念适当性的思考
[J].
邱建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邱建新
.
江苏社会科学,
2009,
(06)
:91
-95
[8]
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新题
[J].
代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瞭望》新闻周刊
代群
;
郭奔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瞭望》新闻周刊
郭奔胜
;
季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瞭望》新闻周刊
季明
;
黄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瞭望》新闻周刊
黄豁
.
瞭望,
2009,
(22)
:10
-12
[9]
中国“新民权运动”中的媒介“社会动员”——以重庆“钉子户”事件的媒介报道为例
[J].
孙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孙玮
.
新闻大学,
2008,
(04)
:13
-19
[10]
社会学.[M].李斌等; 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