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河流沉积物和悬浮物中金属元素的形态特征

被引:25
作者
张朝生,王立军,章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国家计委地理研究院
关键词
沉积物,悬浮物,金属元素,形态,聚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32 [环境分析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集长江中下游8个样点沉积物和悬浮物样品,用连续提取方法提取金属元素的5种化学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分析所有样品中锂、钠、钾、镁、钙、锶、钛、钒、铬、锰、钴、镍、铝、钇和锆共15种元素各化学形态的含量,并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元素在形态上的分类特点。结果表明:在沉积物和县浮物中,碱金属元素(锂、钠、钾)主要以残渣态和可交换态存在;碱土金属元素(镁、钙、锶)各形态含量较为均匀,但钙的碳酸盐态含量很高;锰和钴的铁锰氧化物态含量较高;铁族元素除锰和钴以外(钛、钒、铬、镍)、铝和锆残渣态含量高、其它形态含量低。所研究元素中,钙和锰的残渣态含量最低。
引用
收藏
页码:342 / 3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金沙江重金属在颗粒物中的分布及其基本特征 [J].
王晓蓉 ;
章慧珠 ;
周爱和 ;
刘育民 ;
许欧泳 ;
赵大为 .
环境化学, 1982, (02) :140-146
[2]  
长江河源区水环境地球化学.[M].张立成等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  
中国水环境重金属研究.[M].陈静生;周家义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4]  
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论文集.[M].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科研项目领导小组编;.科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