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活动断裂研究方法及我国近海活动断裂研究

被引:10
作者
李西双
刘保华
赵月霞
李官保
刘晨光
裴彦良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海底活动断裂; 中国近海; 现状;
D O I
10.16028/j.1009-2722.2008.03.003
中图分类号
P736.1 [海洋地质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海底断裂引起的地震/海啸等灾害有着巨大的破坏性,这使得地震和地质学家越来越关注那些位于海底之下的活动断裂。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在海底活动断裂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包括高分辨率声学探测技术、水下照相/摄像技术、定年技术、海底钻孔取样、GPS变形测量和OBS观测等,而我国也正逐渐拥有和掌握这些技术方法。目前,我国对海底活动断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渤海和福建—粤东沿海是强震的多发区,主要与几条规模较大的海底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如郯庐断裂渤海段,张家口—蓬莱断裂和华南的滨海断裂等,因此,为了增强对近岸海域地震的预测、评价地震危险性并对地震所造成的灾害进行评估,有必要在上述海域开展海底活动断裂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山东半岛北部近海海域北西向蓬莱—威海断裂带的声波探测 [J].
王志才 ;
邓起东 ;
晁洪太 ;
杜宪宋 ;
石荣会 ;
孙昭民 ;
肖兰喜 ;
闵伟 ;
凌宏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4) :1092-1101
[2]   天津塘沽地区海河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 [J].
郑彦鹏 ;
王勇 ;
陈宇坤 ;
韩国忠 .
海洋科学进展, 2006, (03) :307-313
[3]   有关1976年唐山地震发震断层的讨论 [J].
江娃利 .
地震地质, 2006, (02) :312-318
[4]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8.7级大地震构造背景的初步分析 [J].
徐杰 ;
高祥林 ;
陈国光 ;
周本刚 .
地震地质, 2005, (02) :324-331
[5]   声波探测显示的渤海湾西部全新世断层活动 [J].
赵根模 ;
赵国敏 ;
杨港生 ;
王大宏 .
中国地震, 2005, (02) :139-146
[6]   南海东北部海陆深地震联测与滨海断裂带两侧地壳结构分析 [J].
赵明辉 ;
丘学林 ;
叶春明 ;
夏戡原 ;
黄慈流 ;
谢剑波 ;
王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5) :846-853
[7]   闽粤海外历史地震与台湾海峡现今强震活动图像 [J].
丁学仁 .
中国地震, 1998, (03) :54-62
[8]   郯庐断裂带中段全新世活断层的特征滑动行为与特征地震 [J].
晁洪太,李家灵,崔昭文,赵清玉 .
内陆地震, 1994, (04) :297-304
[9]   渤海地震震中附近地区浅层地质构造特征 [J].
胡政 ;
丁东 .
地震学刊, 1990, (03) :26-32
[10]   渤海地震的研究综述 [J].
魏光兴 ;
季同仁 .
地震学刊, 1990, (03)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