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海底活动断裂研究方法及我国近海活动断裂研究
被引:10
作者:
李西双
刘保华
赵月霞
李官保
刘晨光
裴彦良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海底活动断裂;
中国近海;
现状;
D O I:
10.16028/j.1009-2722.2008.03.003
中图分类号:
P736.1 [海洋地质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海底断裂引起的地震/海啸等灾害有着巨大的破坏性,这使得地震和地质学家越来越关注那些位于海底之下的活动断裂。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在海底活动断裂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包括高分辨率声学探测技术、水下照相/摄像技术、定年技术、海底钻孔取样、GPS变形测量和OBS观测等,而我国也正逐渐拥有和掌握这些技术方法。目前,我国对海底活动断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渤海和福建—粤东沿海是强震的多发区,主要与几条规模较大的海底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如郯庐断裂渤海段,张家口—蓬莱断裂和华南的滨海断裂等,因此,为了增强对近岸海域地震的预测、评价地震危险性并对地震所造成的灾害进行评估,有必要在上述海域开展海底活动断裂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3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