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2000年中国地表水资源状况:变化特征、成因及影响

被引:22
作者
张强 [1 ,2 ]
孙鹏 [1 ,2 ]
陈喜 [3 ]
陈晓宏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
[2] 中山大学华南地区水循环与水安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3]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降水量; 径流量; 趋势分析; 旱涝灾害;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1.12.003
中图分类号
TV211 [水利调查];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系统搜集了中国590个雨量站和383个水文站19562000年长序列月降水量与月径流量资料,及19782000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的旱涝受灾与成灾面积、灌区面积、已建水库库容等数据资料,全面分析了地表径流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农业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其原因及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北方降水减少,其中山东和黄河中游地区的降水量减小最显著。另外,冬季降水增加明显,而春秋季降水减少明显,极易导致春秋旱灾;北方地区降水减少是造成地表径流量减小的主要原因,农业灌溉进一步加剧地表径流量减小,南方径流量的增加主要是由降水量增加引起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水资源分布不均,进而造成大部分地区农业受旱涝灾害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旱灾受灾面积远大于水灾的受灾面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灌区、水库等)能提高地区的抗旱能力,但是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没有旱灾那么明显。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北方地区在水资源短缺的前提下保证农业生产稳定的重要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430 / 14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黑龙江省在中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 [J].
吴艳玲 ;
魏枫 .
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0) :52-53
[2]   近五十年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陈冬冬 ;
戴永久 .
大气科学, 2009, (06) :1247-1258
[3]   1951—2006年黄河和长江流域雨涝变化分析 [J].
张勇 ;
张强 ;
叶殿秀 ;
陈鲜艳 ;
尚赞娣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 5 (04) :226-230
[4]   河北省降水特性与农业需水耦合关系分析 [J].
王春泽 ;
乔光建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8, 6 (06) :90-93+96
[5]   中国内陆热带地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 [J].
何云玲 ;
张一平 ;
杨小波 .
地理科学, 2007, (04) :499-505
[6]   近50年中国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 [J].
张晶晶 ;
陈爽 ;
赵昕奕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6, (04) :1-6
[7]   中国强降水过程时空集中度气候趋势 [J].
姜爱军 ;
杜银 ;
谢志清 ;
丁裕国 .
地理学报, 2005, (06) :129-136
[8]   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引发的供需矛盾分析 [J].
宋先松 ;
石培基 ;
金蓉 .
干旱区研究, 2005, (02) :162-166
[9]   东亚夏季风异常与西北东部汛期降水的关系分析 [J].
王宝鉴 ;
李栋梁 ;
黄玉霞 ;
王劲松 .
冰川冻土, 2004, (05) :563-568
[10]   黄河上游气候变化对地表水的影响 [J].
李林 ;
汪青春 ;
张国胜 ;
伏洋 ;
颜亮东 .
地理学报, 2004, (05) :716-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