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13
作者
金丹丹
梁美霞
谢立波
李景富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2]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哈尔滨
[3] 哈尔滨
关键词
茄子; 组织培养; 基因工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41.1 [茄子];
学科分类号
090202 ;
摘要
本文综述了茄子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技术所取得的进展,并对茄子基因工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迄今已利用茄子幼苗子叶、胚轴、叶片、胚、茎等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是茄子离体再生研究最多的一个领域。其再生的关键取决于材料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培养基类型等因素,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再生能力差异很大,也影响再生的途径。原生质体是比较理想的进行遗传操作的受体,所以在其来源、培养液组成和成苗途径方面都有研究。花药和小孢子离体培养可以获得单倍体植株,节省获得纯系的时间,并有利于获得重组家系,为生产商用F1杂种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幼苗外植体器官再生、花粉(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和小孢子培养已成功地建立了茄子受体再生系统。茄子基因工程技术在提高现有品质和创新种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农杆菌介化法是茄子转基因常用方法,已在外植体选择及再生、选择压筛选、农杆菌株系和转化浓度、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等影响因子方面做了大量的优化工作。转基因技术主要应用于茄子抗虫和单性结实基因工程方面并分别获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其他领域如抗病、抗逆等方面应用还很不足。因此作者认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应集中于:目的基因的标记与克隆、高效受体再生系统的探索、更有效遗传转化方法的应用、扩大遗传转化范
引用
收藏
页码:861 / 8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茄子子叶和下胚轴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J].
余波澜 ;
张利明 ;
孙勇如 ;
李文彬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3, (04) :317-320
[2]   红树DNA导入茄子获得耐盐性后代的研究 [J].
林栖凤 ;
邓用川 ;
黄薇 ;
陈菊培 ;
李冠一 .
生物工程进展, 2001, (05) :40-44
[3]   弱光条件下茄子花药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J].
程继鸿 ;
赵福宽 ;
高遐虹 ;
李梅 .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1, (02) :22-26
[4]   茄子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J].
张兴国 ;
刘元清 ;
杨正安 ;
苏承刚 ;
不详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03) :233-234
[5]   几丁质酶和抗菌肽D双价基因转化茄子的研究 [J].
邹克琴 ;
张银东 ;
王金宇 ;
吴代飞 ;
曾宪松 .
热带作物学报, 2001, (02) :57-61
[6]   水稻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马铃薯和茄子 [J].
胡晓琴 ;
贾士荣 .
园艺学报, 1998, (01) :66-70
[7]   转基因植物 [J].
贾士荣 ;
曹冬孙 .
植物学通报, 1992, (02) :3-16
[8]   粘毛茄子叶原生质体的培养及植株再生 [J].
许勇 ;
王福钧 ;
周长久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0, (04) :27-30
[9]   两种茄子子叶诱导胚状体和植株再生 [J].
张兰英 ;
李耿光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7, (04) :56-56
[10]  
Transgenic parthenocarpic eggplants: superior germplasm for increased winter production[J] . Guglielmo Donzella,Angelo Spena,Giuseppe L. Rotino.Molecular Breeding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