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研究“国际社会共生性”——兼议和平发展时代国际关系理论

被引:20
作者
金应忠
机构
[1] 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
[2] 上海交通大学环太平洋研究中心
关键词
理论命题; 国际社会共生性; 普遍有效性; 中国传统文化;
D O I
10.13851/j.cnki.gjzw.2011.05.008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国际社会共生性是普遍有效的理论命题,具有无可辩驳性。上世纪前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大危机,都表明国际关系理论的变革已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用国际社会共生性命题取代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命题势在必然,可惜至今没有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发展更加充分地为确立国际社会共生性命题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主导地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凭借这种发展势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谐哲学的智慧,科学认识国际社会共生性,是创立和平发展时代国际关系理论的需要,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需要,也会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7+125 +125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论两个体系世界的发生和发展与全球问题 [J].
金应忠 .
国际展望, 2010, (01) :1-12+98
[2]   空间与轨迹:两个体系中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战略定位历史变迁新解 [J].
金应忠 .
社会科学, 2009, (12) :3-11+181
[3]  
社会共生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胡守钧著, 2006
[4]  
西方国际政治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王逸舟著, 2006
[5]  
中国古代思想史[M]. 人民出版社 , 杨荣国 著,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