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语境下的后单位制社会整合

被引:10
作者
唐慧玲
机构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社会整合; 单位制; 后单位制; 现代性;
D O I
10.15886/j.cnki.hnus.2012.02.014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D09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1407 ; 060305 ;
摘要
中国的单位制就其为单位成员提供的身份感和归属感而言具有前现代的性质,中国城市社会从单位制向后单位制的变迁正是现代性作用的结果。现代性作用下的后单位制社会特点表现为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封闭社会到流动社会、从政治整合到社会整合的三大转变。后单位制时期社会整合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单位制惯习的消除、单位社会功能的承接、新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团结的形成、文化价值共识的实现等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报告.[M].李培林等;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  
执政党与社会整合.[M].王邦佐等;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中国单位社会.[M].李汉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  
现代性的谱系.[M].张凤阳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后民族结构.[M].(德)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著;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6]  
流动的现代性.[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欧阳景根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7]  
后现代性及其缺憾.[M].(英)齐格蒙·鲍曼(ZygmuntBauman)著;郇建立;李静韬译;.学林出版社.2002,
[8]  
社会分工论.[M].(法)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m)著;渠东译;.三联书店.2000,
[9]  
单位中国.[M].刘建军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10]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刘小枫著;.上海三联书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