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庙洪牡蛎礁的地貌-沉积特征

被引:25
作者
张忍顺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海洋与滩涂研究所南京
关键词
生物海岸; 牡蛎礁; 淤泥质潮滩; 江苏海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利用卫星影象和野外实地勘察资料对江苏小庙洪牡蛎礁的地貌 -沉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该牡蛎礁发育在强潮淤泥质潮坪上 ,造礁牡蛎主要是近江牡蛎和长牡蛎 ,表层的鲜活牡蛎为褶牡蛎。牡蛎礁区海水属盐度较高 (2 7— 30 )的半咸水 ,含沙量较大 ,为 0 2—0 3g/L。活体牡蛎堆积体顶面高于周围潮间下带滩面 1 0— 1 5m。潮流较强 ,多在 0 5—2 0m /s。海岸剖面可分为 4个带 ,即礁后潮间带、潮沟、礁体生长带及礁前斜坡带。由于处于海岸侵蚀段 ,礁后潮坪缺失潮上带和大部分的潮间上带。礁后潮坪主要以粗粉砂为主 ,礁后潮沟冲淤变化较大 ,故礁体生长带时而为一沙洲 ,时而又与岸滩相连。礁体生长带分布在潮间下带 ,可看到独立的斑状礁体、带状礁体和大面积环状礁体群。环状礁的微地貌可以划分为礁塘(泻湖 )、塘口和塘沟、塘口三角洲、礁墙和礁平台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牡蛎的比较解剖学及系统分类和演化的研究[J]. 李孝绪,齐钟彦.海洋科学集刊. 1994(00)
[2]  
中国近海牡蛎超科的新记录[J]. 徐凤山,黄修明.海洋科学集刊. 1993(00)
[3]   天津地区全新世牡蛎滩的古海洋学意义 [J].
王强 ;
李秀文 ;
张志良 ;
李凤林 ;
邵军 ;
白德中 ;
尚学熙 ;
唐若鲁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1, (03) :371-380+441
[4]   海河河口地区全新世环境及其地层 [J].
李元芳 ;
牛修俊 ;
李庆春 .
地理学报, 1989, (03) :363-375
[5]   中国贝壳堤发育及其对海岸线变迁的反映 [J].
赵希涛 .
地理科学, 1986, (04) :293-304
[6]   南海北部沿岸全新世海面变动与近代地壳运动 [J].
黄玉昆 ;
夏法 ;
黄导繁 ;
林华荣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2, (06) :713-723
[7]   中国全新世珊瑚礁的发育及其对海平面变化与构造运动的反映 [J].
赵希涛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2, (11) :81-89
[8]   台湾沿海全新世地质研究的进展附视频 [J].
赵希涛 .
海洋科学, 1982, (05) :49-54
[9]   闽南沿海全新世地质年代学研究 [J].
陈承惠 ;
黄宝林 ;
王明亮 .
台湾海峡, 1982, (02) :64-73
[10]   中国牡蛎的研究 [J].
张玺 ;
楼子康 .
动物学报, 1956, (01) :65-9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