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至民国时期民间借贷利率研究——以闽西培田为例

被引:2
作者
俞如先
机构
[1] 厦门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借贷利率; 追加; 趋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9 [金融史、银行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清代民国时期,闽西培田民间借贷领域形成了货币借贷利率与粮食借贷利率互相参照,流行利率与互助利率互相补充的利率体系。因为粮价的周期性波动,借贷兼营户被迫将回收的粮食本息推迟半年左右的时间出售,保存期间增加的成本实际由借贷人承担,粮食借贷在参照货币借贷利率的基础上,要再追加20个左右百分点。培田粮食借贷利率因而趋高。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华中地区农村金融研究.[M].徐畅著;.齐鲁书社.2005,
[2]  
培田:中国古村落.[M].俞如先著;.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
[3]  
民国乡村借贷关系研究.[M].李金铮著;.人民出版社.2003,
[4]  
明清高利贷资本.[M].刘秋根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  
连城县志.[M].连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邹日升主编;.群众出版社.1993,
[6]  
上杭县志.[M].范书声主编;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7]  
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M].叶显恩主编;.中华书局.1992,
[8]  
清史治要.[M].黄冕堂著;.齐鲁书社.1990,
[9]  
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M].傅衣凌 著.人民出版社.1982,
[10]   论闽西培田文化的时代价值 [J].
俞如先 .
龙岩师专学报, 2004, (05) :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