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本的转换——以旧州绣球的产业化发展为例

被引:19
作者
吕屏 [1 ]
彭家威 [2 ]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
[2]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资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化产业、文化市场];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绣球是壮族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近年来,广西靖西县旧州镇依托传统的壮族绣球工艺,积极发展绣球产业。本文试图以旧州绣球产业的发展为例,从中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本之关联,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本转换及运作的意义,进而希望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中国多民族乡村的文化资本与新农村建设 [J].
乔晓光 .
美术观察, 2006, (06) :12-13
[3]   从苏绣看传统技艺的文化再生 [J].
叶继红 .
装饰, 2005, (06) :8-9
[4]   什么是文化资本? [J].
戴维·思罗斯比 ;
潘飞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 (01) :50-55
[5]   非物质遗产的界定及其价值 [J].
王宁 .
学术界, 2003, (04) :51-54
[6]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社会实践基础 [J].
何显明 .
哲学研究, 1999, (07) :34-40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 文化艺术出版社 , 王文章, 2006
[8]  
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法)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