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研究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性评估

被引:16
作者
吴杨
蔡青
机构
[1]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基础研究创新效率; 包络分析法; 创新效率测量; 投入与产出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加强基础研究是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源头供给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进程的重要保障。为此,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走差异化和跨越式发展道路"。而要实施区域间的"差异化"和"跨越式"创新战略,就必须要对我国基础研究创新效率进行客观测量及区域差异性评估,以促进区域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状态。运用包络分析法中以产出为导向的SBM-BBC模型,对"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三个时期我国大陆除西藏外的东、中、西部地区的基础研究创新效率进行的差异性评估结果表明:1.三个时期东部地区基础研究创新平均效率均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省份创新能力始终较好;2.西部地区如宁夏、青海等自"十五"期间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三个时期的基础研究创新效率有了明显提高;3.有相当多的省份投入产出结构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现象,说明区域间基础研究的发展状况还不平衡,各地区自身创新能力发挥还不充分。有鉴于此,为促进基础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在资源配置上应精准发力,创新能力好的东部地区应进行资源最优化配置,使其发展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创新的"领军力量";创新能力次好的中部地区应加以扶持培养成为基础研究创新的"中坚力量";西部地区前期基础薄弱,因此,可以基于地方特色发展需求合理资源配置,使其发展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后备力量"。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文献计量方法在大学小团体层面的基础研究绩效评价的应用 [J].
花芳 ;
管楠祥 ;
李风侠 ;
管翠中 ;
赵军平 .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 (04) :108-114
[2]   科技领域基础研究能力的国际比较研究——以储能领域为例 [J].
陈凯华 ;
张艺 ;
穆荣平 .
科学学研究, 2017, 35 (01) :34-44
[3]   中国大学基础研究效率分析——基于贝叶斯随机前沿的实证研究 [J].
李燕 ;
李应博 .
科技管理研究, 2014, 34 (22) :68-70+101
[4]  
On research efficiency: A micro-analysis of Dutch university research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J] . L. Cherchye,P. Vanden Abeele.Research Policy . 2005 (4)
[5]  
The efficiency of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 M Abbott,C Doucouliagos.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 2002 (1)
[6]  
Investig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efficiencies of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throug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 Necmi K Avkiran.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 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