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红狮凹陷第三系下干柴沟组沉积相分析

被引:21
作者
蒋宏忱
于炳松
王黎栋
穆剑
刘忠宝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下干柴沟组; 沉积相特征; 柴达木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3.03.004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 ,对柴达木盆地红狮凹陷第三系下干柴沟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 ,分析了下干柴沟组发育的冲积扇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湖底扇相等几种类型沉积相特征。并按识别出的 4个超层序 ,详细分析了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强调了这四个超层序中上升半旋回低水位期湖底扇、辫状河流相砂砾岩和下降半旋回高水位期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相砂砾岩是红狮凹陷下干柴沟组有利的储集岩相带。根据生油岩及储油岩叠置组合关系 ,指出阿拉尔以东方向的辫状河流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小红山—阿哈提南东方向的扇三角洲相、狮子沟—干柴沟一带的湖底扇相是红狮凹陷下干柴沟组有利油气聚集区带。
引用
收藏
页码:391 / 3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J].
王鹏 ;
赵澄林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12-15+8
[2]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蒸发岩与生油岩共生沉积作用研究附视频 [J].
金强 ;
查明 .
地质科学, 2000, (04) :465-473
[3]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李永军 ;
付国民 ;
阎海卿 ;
冯备战 ;
仲新 ;
李注苍 ;
谢学奎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0, (03) :11-18
[4]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勘探意义 [J].
付国民 ;
李永军 ;
阎海卿 ;
冯备战 ;
张万仁 ;
谢宗奎 .
甘肃地质学报, 2000, (01) :66-73
[5]   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与三角洲体系的分类 [J].
薛良清 ;
W.E.Galloway .
地质学报, 1991, (02) :141-153
[6]  
范连顺,李建青等. 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评价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