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氮素形态对中后期小麦根际土壤氮转化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王小纯
[1
]
李高飞
[1
]
安帅
[1
]
熊淑萍
[2
]
马新明
[2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小麦;
氮素形态;
根际土壤;
氮素转化微生物;
土壤酶;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0.06.043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对豫麦34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氮素转化相关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素转化不同微生物生理类群活性及酶活性差异显著,其活性大小顺序为: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脲酶>蛋白酶>亚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蛋白酶、亚硝化细菌及氨化细菌活性从拔节期开始逐渐升高,于花后14天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脲酶活性在拔节期最高,逐渐降低,至花后14天最低,之后又略有回升。氮素形态对小麦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因生育期、微生物生理类群而异。综合比较分析表明,铵态氮促进土壤有机氮的分解利用,促进氨转化为NO3-,抑制反硝化作用引起的氮素损失,酰胺态氮次之,硝态氮最差。
引用
收藏
页码:204 / 207+245
+245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