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贸易碳转移排放测算方法分析与评价

被引:7
作者
方修琦 [1 ]
王媛 [2 ]
魏本勇 [3 ]
王文琴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碳转移排放; 测算方法; 不确定性; 投入产出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目前中国的碳转移排放测算方法有很多,虽然方法不尽相同,但总的结论和计算出的变化趋势类似。造成碳转移量测算结果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碳排放强度的测算模型不同,二是对于中国加工贸易转移碳排放的认识不同。测算避免转移排放量时,如果不考虑加工贸易的影响,在某些年份(如2002年)甚至会得到"中国是碳转移的净进口国"的结论。在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的年份,与强大的规模效应相比,几乎所有不确定性产生的误差都可以忽略,不会影响"中国是碳转移的净出口国"的最终结论。鉴于规模效应是主导原因,出口贸易量与出口碳排放份额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对测算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1997—2007年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19%稳步增长到37%,出口碳排放的相对份额从18%~23%增加到33%~35%是相对合理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101 / 11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LMDI方法的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分解 [J].
王媛 ;
魏本勇 ;
方修琦 ;
和夏冰 ;
杨会民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2) :141-146
[2]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能源及转移排放分析 [J].
顾阿伦 ;
何建坤 ;
周玲玲 ;
姚兰 ;
刘滨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50 (09) :1456-1459
[3]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 [J].
魏本勇 ;
方修琦 ;
王媛 ;
杨会民 ;
张迪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4) :413-419
[4]   从经济、资源、环境角度评估对外贸易的拉动作用 [J].
李善同 ;
何建武 .
发展研究, 2009, (04) :12-14
[5]   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 [J].
张晓平 .
地理学报, 2009, 64 (02) :234-242
[6]   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就业、能源关系及对策研究 [J].
姚愉芳 ;
齐舒畅 ;
刘琪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56-65+86
[7]   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 [J].
陈迎 ;
潘家华 ;
谢来辉 .
经济研究, 2008, (07) :11-25
[8]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 [J].
齐晔 ;
李惠民 ;
徐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8-13
[9]  
A review of recent multi-region input–output models used for consumption-based emission and resource accounting[J] . Thomas Wiedmann.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9 (2)
[10]   The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exports to climate change [J].
Weber, Christopher L. ;
Peters, Glen P. ;
Guan, Dabo ;
Hubacek, Klaus .
ENERGY POLICY, 2008, 36 (09) :3572-3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