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主导中国现代农业的新型市场主体

被引:8
作者
郎秀云
机构
[1]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农民; 农业经营; 适度规模; 农村稳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4.1 [农场];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中国资源禀赋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结构是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创新的现实基础。家庭农场与中国的人地关系相匹配,与工业化、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相适应,与现有农地制度相衔接,作为主导中国现代农业的新型市场主体契合国情;家庭农场有利于确保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是实现中国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基石;家庭农场兼具家庭经营和企业经营的双重优势,能够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最大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风险控制的相对平衡,是基于资源约束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 [J].
黄宗智 .
开放时代, 2014, (02) :176-194+9
[2]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刻不容缓 [J].
陈锡文 .
求是, 2013, (22) :38-41
[3]   现代农业发展问题 [J].
张红宇 .
农村财政与财务, 2013, (10) :23-25
[4]  
全国家庭农场达87.7万个[J]. 北方牧业. 2013(12)
[5]   中国语境中的“家庭农场” [J].
高帆 ;
张文景 .
探索与争鸣, 2013, (06) :57-61
[6]   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 [J].
高强 ;
刘同山 ;
孔祥智 .
经济学家, 2013, (06) :48-56
[7]   为何我国不能实行农村土地私有化 [J].
温铁军 .
甘肃农业, 2013, (03) :10-12
[8]   “家庭农场”革命 [J].
任明杰 .
西部大开发, 2013, (Z1) :104-106
[9]   谁适合发展家庭农场? [J].
郑风田 .
中国经济周刊, 2013, (07) :18-18
[10]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 [J].
杨少垒 ;
蒋永穆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3, 14 (01) :6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