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取向性与时序性研究——以吉林省为个案的分析

被引:9
作者
李宁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 转移; 农村职业教育; 取向性; 时序性;
D O I
10.16164/j.cnki.22-1062/c.2006.04.024
中图分类号
G71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发展职业教育,减少素质偏低的劳动力供给,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治本之策。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与途径存在着显著的区域性和时序性差异。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设置、安排应与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与途径相适应,只有依据每个地区的具体条件进行选择和安排,才能收到“因地制宜”的良好效果。笔者从吉林省实际出发,针对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地阐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吉林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取向性及时序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建设文化教育型小城市的可行性研究 [J].
袁桂林 .
东北师大学报, 2003, (01) :102-108
[2]   小城镇建设对财政的依存度分析 [J].
祝华军 ;
耿忠平 .
中国农村经济, 2000, (12) :32-35
[3]   乡村城市化的前提条件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J].
冯贞柏 ;
宫松 .
经济纵横, 2000, (03) :28-30
[4]   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基本特点研究 [J].
刘燕鹏 ;
李立贤 ;
石玉林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2) :62-67
[5]  
劳动经济学[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胡学勤,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