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反S形褶皱冲断带变形机制的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20
作者
周建勋 [1 ]
徐凤银 [2 ]
曹爱锋 [1 ]
王铁成 [2 ]
尹成明 [2 ]
李刚 [1 ]
机构
[1] 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新生代构造; 褶皱冲断带; 基底性质; 物理模拟; 柴达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阿尔金断裂走滑变形的侧向传递十分有限,难以解释柴达木盆地北缘反S形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本文设计的一组具有不同性质基底条件的弧形边界砂箱实验表明:刚性块体边界形态控制了褶皱冲断带走向和构造格局,同时基底力学性质也有部分影响作用,因而可用“刚性块体弧形边界联合作用”来解释其形成,即:1)冷湖反S形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是赛什腾山前弧形边界与昆特依凹陷弧形边界联合作用的结果;2)鄂博梁反S形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是昆特依凹陷与一里坪凹陷弧形边界联合作用的结果;3)位于一里坪凹陷南侧、与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变形呈反牵引关系的褶皱冲断带则与该凹陷西南侧向南西突出的弧形边界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07+365 +365-36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变形规律附视频 [J].
刘志宏 ;
万传彪 ;
杨建国 ;
刘振文 ;
高军义 .
地质科学, 2005, (03) :404-414
[2]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 [J].
周建勋 ;
徐凤银 ;
朱战军 .
地球学报, 2003, (04) :299-304
[3]   柴达木盆地构造分区及其油气远景 [J].
戴俊生 ;
叶兴树 ;
汤良杰 ;
金之钧 ;
邵文斌 ;
胡勇 ;
张兵山 .
地质科学, 2003, (03) :291-296
[4]   阿尔金断裂双层花状构造的厘定 [J].
刘俊来 ;
潘宏勋 ;
任收麦 ;
葛肖虹 ;
叶惠文 .
地质科学, 2003, (01) :52-59
[5]   基底收缩对挤压构造变形特征影响——来自砂箱实验的启示 [J].
周建勋 ;
魏春光 ;
朱战军 .
地学前缘, 2002, (04) :377-382
[6]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地质演化——显生宙亚洲大陆生长 [J].
尹安 .
地球学报, 2001, (03) :193-230
[7]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分形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 [J].
曾联波 ;
金之钧 ;
李京昌 ;
汤良杰 ;
由福报 ;
雷兵足 .
地质科学, 2001, (02) :241-247
[8]   从柴达木盆地旋卷构造现象来探讨这个区域的地质构造 [J].
孙殿卿 ;
段万倜 ;
邓乃公 ;
应绍奋 .
地质学报, 1956, (04) :417-44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