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国家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变系数面板模型

被引:21
作者
韩梦瑶 [1 ,2 ]
刘卫东 [1 ,2 ]
唐志鹏 [1 ,2 ]
夏炎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全球化; 影响因素; 变系数; 面板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碳减排不仅是中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是国际社会逐渐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及碳排放演变过程,有助于为自身碳减排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首先对比了不同国家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变化趋势,然后利用变系数面板模型,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城镇化率、能源结构着手探究碳排放和碳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分析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的异同。整体来看,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碳排放总量拐点。对比2014年不同国家碳排放强度,中国碳排放强度为1.24kg/美元,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不同影响因素对于不同国家碳排放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其中城市化率、可再生能源占比等对于碳排放降低均有着显著的作用。综合分析结果,从全球的角度对比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碳排放变化、产业结构变化、能源结构变化等规律,对于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减排目标有着重要的借鉴性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420 / 24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对电力发展的要求及影响分析 [J].
程路 ;
邢璐 .
中国电力, 2016, (01) :174-177
[2]   中国区域间贸易流量估算方法——产业—空间统计模型(英文) [J].
刘卫东 ;
李鑫 ;
刘红光 ;
唐志鹏 ;
关大博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5, 25 (10) :1247-1263
[3]   环境治理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转变——基于煤炭和二氧化碳峰值的分析 [J].
林伯强 ;
李江龙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9) :84-107+205
[5]   基于IAMC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目标实现路径研究 [J].
柴麒敏 ;
徐华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6) :37-46
[6]  
Modeling an emissions peak in China around 2030: Synergies or trade-offs between economy, energy and climate security[J]. CHAI Qi-Min,XU Hua-Qing.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4(04)
[7]  
An analysis of China’s CO2 emission peaking target and pathways[J]. HE Jian-Kun.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4(04)
[8]   基于DSGE模型的碳减排目标和碳排放政策效应研究 [J].
杨翱 ;
刘纪显 ;
吴兴弈 .
资源科学, 2014, 36 (07) :1452-1461
[9]   碳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最终需求与中国完全碳排放 [J].
徐大丰 .
上海经济研究, 2013, 25 (11) :47-54+85
[10]   中国区域间隐含污染转移研究 [J].
李方一 ;
刘卫东 ;
唐志鹏 .
地理学报, 2013, 68 (06) :79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