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现收现付制与中等收入陷阱

被引:15
作者
林山君
孙祁祥
机构
[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现收现付制; 中等收入陷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F842.67 [];
学科分类号
1407 ; 120404 ; 020204 ;
摘要
本文以人口老龄化为背景,从现收现付制的经济效应角度研究了其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和现收现付制对于经济的负面作用不只是简单的叠加,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以现收现付制为主要特征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并由此增大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本文的分析结论从经济增长角度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的转变提供了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63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论“中等收入陷阱” [J].
厉以宁 .
经济学动态, 2012, (12) :4-6
[3]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 [J].
郑秉文 .
中国人口科学, 2011, (01) :2-15+111
[4]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效应 [J].
郑伟 ;
孙祁祥 .
经济研究, 2003, (10) :75-85+93
[5]   比较优势差异、变化及其对地区差距的影响 [J].
蔡昉 ;
王德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5) :41-54+204
[6]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蔡昉, 2012
[7]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郑秉文, 2011
[8]   Computation of Equilibria in OLG Models with Many Heterogeneous Households [J].
Rausch, Sebastian ;
Rutherford, Thomas F. .
COMPUTATIONAL ECONOMICS, 2010, 36 (02) :171-189
[9]  
Modeling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in a complementarity format[J] . Tobias N. Rasmussen,Thomas F. Rutherford.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 2003 (7)
[10]  
The Missing Piece in Policy Analysis: Social Security Reform[J] . Martin Feldstei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9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