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致死性对虾病的杆状病毒病原研究

被引:22
作者
彭宝珍,任家鸣,沈菊英,周国瑛,顾惠庭,沈亚林,郑国兴,龚祖埙
机构
[1] 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江西医学院,上海水产局,上海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急性致死性对虾病,杆状病毒,杆状病毒科C亚科,回接试验;
D O 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0913
中图分类号
S945.26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上海郊区饲养中国对虾(Penacuschinesisosbeck)的虾塘发生大面积的流行病。经对病虾的鳃、肝、胰腺或中肠组织进行超薄切片处理及电镜观察,发现在这些组织的细胞核内存在大量有囊膜包裹的杆状病毒,有时一个囊膜还可同时包裹两个病毒的核衣壳。经有机溶剂处理、差速离心及密度梯度离心,可以获得部分提纯的病毒和病毒核衣壳制剂。超薄切片中,病毒粒子大小约为440-500×170-180nm,核衣壳大小约330-420×110-140nm,提纯的核衣壳粒子大小约为350-400×70-85nm。无论在超薄切片或在分离提纯的制剂中,均未观察到有包涵体存在。将部分提纯的病毒制剂人工感染健虾,结果发现肌注的对虾死亡率达90%以上,饲毒的死亡率各在50%左右。这些结果证明,所发现的杆状病毒可能就是引起这次上海郊区对虾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7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