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康德人性概念

被引:7
作者
刘凤娟
机构
[1] 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康德; 人性; 自在目的; 合理性目的; 神圣性;
D O I
10.13904/j.cnki.1007-1539.2015.05.013
中图分类号
B82-0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康德的人性是一种设定目的的能力,与行动无关,它是绝对自发的因果性能力的部分的抽象。作为自在目的的人性就是仅仅设定合理性目的的能力,是神圣的、理智的立法者,它在所有时代所有人身上都保持为同一性的主体。人性的实现,考察的是人们如何能够自由自愿地设定合理性目的,如何能够达到其主体的神圣性层次,这个问题不涉及基于这种合理性目的的行动如何发生,也不涉及这行动的结果如何按照预期实现出来。人性的实现问题必须在自然目的论的语境中考察,一个秩序良好的政治共同体以及人们自愿地设定合法则性的、道德上允许的目的,是促进人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最终上帝理念的预设为其实现提供了充分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康德著作全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德) 康德 (Kant, 2007
[2]  
康德著作全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李秋零主编, 2005
[3]  
纯粹理性批判[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德)伊曼努尔·康德著, 2004
[4]  
实践理性批判[M]. 人民出版社 , (德) 康德, 2003
[5]   Kant's conception of humanity [J].
Glasgow, Joshua .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2007, 45 (02) :291-308
[6]  
Ends of Reason and Ends of Nature: The Place of Teleology in Kant's Ethics[J] . Paul Guyer.The Journal of Value Inquiry . 2002 (2)
[7]  
Kant, History, and the Idea of Moral Development[J] . Pauline Kleingeld.History of Philosophy Quarterly . 1999 (1)
[8]  
WHAT SHOULD WE TREAT AS AN END IN ITSELF?[J] . Richard Dean.Pacific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 199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