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形成及其对乡村规划的启示

被引:44
作者
唐燕
赵文宁
顾朝林
机构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城镇化; 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规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2 ;
摘要
文章梳理了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认为现行"乡政村治"模式面临着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弱化、其他新型农村治理主体涌现的新形势,并从推进实用型乡村规划出发,开展乡村治理体系与公共物品供给和乡村规划改革研究。文章将乡村治理领域划分为公、共、私三大范畴,重点讨论如何借助新兴"乡村组织"实现基于"共"的公共物品供给,以及据此改变乡村规划中公共服务中心配置的具体策略和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 / 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农民组织化的困境与破解——后农业税时代的乡村治理与农村发展 [J].
杨帅 ;
温铁军 .
人民论坛, 2011, (29) :44-45
[2]   中国农村的政治参与 [J].
田原史起 ;
武萌 ;
张琼琼 .
国外理论动态, 2008, (07) :42-47
[3]   乡村治理一百年 [J].
贺雪峰 .
天涯, 2007, (03) :43-47
[4]   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均衡 [J].
贺雪峰 ;
罗兴佐 .
经济学家, 2006, (01) :62-69
[5]   多中心体制: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合理选择 [J].
刘炯 ;
王芳 .
农村经济, 2005, (01) :12-14
[7]   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 [J].
徐勇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2, (02) :27-30
[8]  
治理的秩序[M]. 人民出版社 , 陈潭, 2012
[9]  
日本视野中的中国农村精英[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日) 田原史起, 2012
[10]  
新时期乡村治理主体及其行为关系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陈晓莉,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