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晚第四纪块体划分与运动态势研究

被引:51
作者
虢顺民
江在森
张崇立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2]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西安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块体划分; 运动态势; 形成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根据地壳厚度、重磁场特征、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地貌差异、断陷盆地、地震活动差异等 ,将研究区作了一、二级块体的划分 ,其中一级块体 7个 ,二级块体 33个。一级块体平面上多数呈长条形 ,剖面上呈梯形、倒梯形 ,少数为多边形、三角形。二级块体平面上多数呈菱形 ,剖面上呈叠瓦状上冲形 ,少数呈条形或三角形。块体的主要运动形式有 :水平挤压、垂直升降、流展和旋转。块体运动受地壳“压缩 -挤出 -旋转”机制控制 ,即地壳块体受到挤压后产生强烈收缩 ,随后产生地壳块体隆起并产生向东的侧向挤出 ,并在挤出过程中产生块体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一结果对“高分辨率地形变的观测研究和地震预报”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19 / 23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青藏高原北部NNW向构造活动方式及形成年代 [J].
侯康明 ;
石亚缪 ;
张忻 .
地震地质, 1999, (02) :32-41
[2]   云南思茅—普洱地区中强震群发生的构造机制 [J].
虢顺民 ;
汪洋 ;
计凤桔 .
地震研究, 1999, (02) :105-115
[3]   阿尔金构造系渐新世—中新世以来断裂左旋位错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J].
虢顺民 ;
向宏发 .
地震地质, 1998, (01) :10-19
[4]  
中国及邻区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马杏垣主编;.地质出版社.1986,
[5]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M].青海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编];.地震出版社.1999,
[6]  
柴达木盆地地质与油气预测.[M].黄汉纯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7]  
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M].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编著;.地震出版社.1993,
[8]  
阿尔金活动断裂带.[M].国家地震局《阿尔金活动断裂带》课题组编;.地震出版社.1992,
[9]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M].国家地震局《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制;马杏垣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
[10]  
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M].国家地震局编;.地震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