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芸金杆菌伴孢晶体的大小和形态结构

被引:5
作者
陈涛
袁丽
邓海凡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
[2]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 武汉
[3] 武汉
关键词
苏芸金杆菌; 菱形; 平均长度; 苏云金杆菌; 晶体; 变种; 形态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苏芸金杆菌25个H—血清型的27个菌株和7.个新分离菌株的伴孢晶体,比较了它们的大小和形态结构。伴孢晶体的形态分为:菱形、方形、椭园形或近园形、或近园形、近六角形、不规则形及多种形式的镶嵌形。菱形伴孢晶体的平均长度0.708—1.748μm,平均宽度0.436—0.998μm,且它们的平均长度/平均宽度的比值大多数为2左右;非菱形伴孢晶体的平均长度和平均宽度分别为0.785—1.253μm和0.632—0.992μm,它们之间的比值为1.2—1.4。云南省文山菌株(WenShun strain)产生两个叠合的形似“张开嘴的鱼头状”的伴孢晶体。励木变种(Subsp.tochigiensis)(H19)的一个孢子束中形成2—3个伴孢晶体,且排列的位置也不尽相同。首次发现云南变种(Subsp.yunnanensis,H20)113菌株在形成伴孢晶体的同时产生“葡萄状”的物体,它是否属于旦白质的伴孢晶体及其对昆虫的作用,还有待于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3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一株蚊类的高毒效菌株79-W-187 [J].
张用梅 ;
库竹 ;
陈宗胜 ;
徐博钊 ;
袁方玉 ;
陈国瑛 ;
钟涛 ;
明桂珍 .
自然杂志, 1984, (05) :39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