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俄文学习运动的历史考察

被引:6
作者
耿化敏 [1 ]
董航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
[2]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关键词
苏联专家; 俄文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 高等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60206 ;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全面学习苏联,中国人民大学作为"苏联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的声势浩大的俄文学习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主要经验是:发挥苏联专家的"工作母机"作用,建立阵容强大的俄文教研室,将俄文纳入必修课程并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培养俄文师资,编写俄文教材讲义,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教学方法。俄文学习虽然取得明显的成就,但是教育部门的过高期望与语言学的客观规律之间的内在矛盾,使俄文学习未达到预想的目标——为全面、迅速、直接地学习苏联经验提供语言工具。1956年苏联经验受到质疑,俄文学习被当成了教条主义的典型体现,受到猛烈的批判乃至否定。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5+125 +125-1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邓小平年谱.[M].冷溶;汪作玲主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  
成仿吾传.[M].余飘;李洪程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3]  
高等学校右派言论选编.[M].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办公室编;.中国人民大学.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