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理论及其在我国的非制度化实践

被引:2
作者
汪建昌
机构
[1] 南京审计学院
关键词
协商民主; 非制度化; 问题; 完善;
D O I
10.13660/j.cnki.42-1112/c.009013
中图分类号
D62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我国的协商民主实践过程中,有正式的制度化的协商形式,也有非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参与形式。非制度化的协商民主有诸多不足,政府部门应注重培育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和利益群体的发展,将非制度化"协商民主"转化为制度范式,提倡公共意识,加强媒体监督,以促进我国协商民主的进一步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协商民主制度 [J].
何包钢 ;
陈承新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3) :13-21
[2]   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的规范分析 [J].
韩大元 .
法学论坛, 2005, (01) :5-9
[3]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 [J].
陈剩勇 .
浙江社会科学, 2005, (01) :26-30
[4]   协商民主引论 [J].
陈家刚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 (03) :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