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乡村教师的社会形象及其时代特征

被引:15
作者
徐继存
高盼望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乡村教师; 社会形象; 社会性格; 时代特征;
D O I
10.13445/j.cnki.t.e.r.2015.04.001
中图分类号
G451 [教师];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民国时期,乡村教师主要是源于旧知识分子的转化与新式学校的培养,他们承担教育新青年的重任,也在很大程度上肩负着影响四万万国人的理想。乡村教师的待遇不甚理想,并在乡土生活中遭遇诸多困境,如传统教育惯性的阻碍,乡里民众的排斥,旧知识人的抗拒等。但该群体在艰苦条件下体现的桑梓情殷、职业守望和家国情怀依旧令今人敬佩,这群小人物成就了大的格局也铸就了属于他们的时代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略论晚清乡村社会教化体系的历史变迁 [J].
王先明 ;
尤永斌 .
史学月刊, 1999, (03) :105-113
[2]  
中国乡村研究.[M].黄宗智; 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  
银元时代生活史.[M].陈存仁;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M].李文海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5]  
河南教育通史.[M].王日新;蒋笃运主编;.大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