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始真兽类臼齿构造命名和统一汉语译名的建议

被引:13
作者
周明镇
邱占祥
李传夔
机构
关键词
后小尖; 真兽类; 有胎盘类; 臼齿构造; 原尖; 前尖;
D O I
10.19615/j.cnki.1000-3118.1975.04.009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问题的提出现行的哺乳动物臼齿构造的命名法,是奥斯朋(H.F.Osborn)于1907年首次比较系统地提出来的。它构成了后来柯普-奥斯朋的“三尖、尖·切齿理论”(Cope-Osborn'stritubercular,tubercular—sectorial theory)的一个组成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这个理论本身有了若干修订,甚至连名称都被改为“磨楔式理论”(tribosphenic theory)(Simpson,1936),但这套命名法却几乎没有多大改变地被古哺乳动物学家所采用,而且在动物学、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6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英俄中古生物学名词.[M].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编订;.科学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