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缺水与补水对小麦氮素吸收及土壤残留氮的影响
被引:39
作者:

王朝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王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李生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水分亏缺;
补充灌水;
冬小麦;
氮素吸收;
氮素残留;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4.0283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温室培养试验 ,研究了不同生长期缺水和补充灌水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残留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不同生长期缺水及分蘖期补充灌水均能显著降低冬小麦的氮素吸收 ,增加矿质态氮的土壤残留 ,土壤残留氮含量介于 79 8~ 113 7mg·kg-1;越冬、拔节、灌浆期补充灌水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对土壤氮素的吸收能力 ,不同程度地降低氮素残留 ,土壤残留氮介于 4 7 2~ 6 0 3mg·kg-1.补充灌水引起的小麦吸氮能力提高与其对氮素的有效利用并不一致 .越冬期补水 ,小麦籽粒吸氮量无显著变化 ;灌浆期补水 ,籽粒吸氮量相应提高 2 0 9% ;拔节期补水反而使籽粒吸氮量降低 19 6 % .
引用
收藏
页码:1339 / 13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菜地和一般农田土壤主要养分累积的差异[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9) : 1091 - 1094王朝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杨凌,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杨凌,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杨凌宗志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杨凌,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杨凌,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杨凌李生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杨凌,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杨凌,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杨凌
- [2] 开花期复水对受旱冬小麦的补偿效应研究[J]. 作物学报, 2001, (04) : 512 - 516陈晓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冬小麦生长后期地上部分氮素的氨挥发损失[J]. 作物学报, 2001, (01) : 1 - 6王朝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陕西杨陵田霄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陕西杨陵李生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陕西杨陵
- [4] 辽西半干旱区农田水肥耦合作用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4) : 535 - 53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宋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沈阳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葛旦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沈阳刘作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沈阳
- [5] 半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硝态氮的淋失[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2) : 240 - 242李世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陕西杨陵李生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陕西杨陵
- [6] 高寒半干旱区春小麦田施肥及水肥耦合效应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5) : 62 - 68王殿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刘树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保定文宏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保定高如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保定谢建治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保定
- [7] 公顷产9000kg小麦氮素吸收分配的研究[J]. 作物学报, 1999, (05) : 541 - 54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于振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王月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田奇卓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
- [8] 两种熟相小麦籽粒建成期的氮素吸收与转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3) : 53 - 57米国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圆明园西路号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汤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圆明园西路号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张福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圆明园西路号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
- [9] 土壤深层供水对冬小麦干物质生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6) : 575 - 579李凤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赵松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 [10]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作物水分利用研究新途径[J].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1) : 104 - 109李凤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赵松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