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规范法学对中国法治理论的意义

被引:1
作者
董静姝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规范法学; 规范; 归责律; 客观意义; 规范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代中国主流法治概念在作为制度事实的法制之外,更强调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对于"认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为法治理想的实现埋下风险。本文对承担客观认知功能的规范法学进行研究,论证规范法学对因果性解释与规范性解释的区分、对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的区分、对规范性之生成的研究,以为当代中国法治理论的完善作出尝试性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84 / 18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春秋繁露.[M].张世亮; 钟肇鹏; 周桂钿; 译注.中华书局.2012,
[2]  
中国历史精神.[M].钱穆; 著.九州出版社.2012,
[3]  
纯粹法理论.[M].(奥) 凯尔森;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4]  
韩非子.[M].[(战国)韩非著];李祥俊注释;.新华出版社.2003,
[5]  
法理学的范围.[M].(英)约翰·奥斯丁著;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6]  
抱朴子外篇全译.[M].(晋)葛洪著;庞月光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7]  
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奥)凯尔森(HansKelsen)著;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