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土壤基质与非点源磷污染物作用的3种模式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18
作者
王夏晖
尹澄清
颜晓
单保庆
王为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环境规划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农业流域; 土壤; 非点源; 磷污染物; 持留; 释放; 模式;
D O I
10.13227/j.hjkx.2004.04.026
中图分类号
X50 [一般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华北地区典型农业流域为研究对象 ,针对流域不同空间分布和干扰程度下的土壤基质与污染径流中磷素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 .研究发现 ,土壤基质与磷的作用过程呈 3种模式 ,持留型、释放型及持留 释放转换型 .持留型土壤基质对污染径流中磷酸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能有效持留径流中的磷素 ;释放型土壤基质则以解吸过程为主导 ,向径流中释放大量的磷素 ;持留 释放转换型土壤基质则呈动态性 ,当径流中磷酸盐含量较低时 ,解吸过程占优 ,以磷素释放为主 ,当径流中磷酸盐含量较高时 ,吸附过程占优 ,以磷素持留为主 .结果表明 ,在自然环境及人类干扰的作用下 ,流域异质性景观下的土壤基质与非点源污染物的作用过程差异明显 ,其生态功能具有时空动态性 .从非点源污染发生的角度来看 ,在空间上 ,土壤基质可成为污染物的汇或释放源 ;在时间上 ,同一区域存在源 汇功能的动态转化 .因此 ,异质性景观中土壤基质与污染物作用过程动态机制的认识与判定 ,对于流域尺度上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十分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长江河口潮滩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
    刘敏
    侯立军
    许世远
    欧冬妮
    张斌亮
    刘巧梅
    杨毅
    [J]. 地理学报, 2002, (04) : 397 - 406
  • [2]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
    陈利顶
    傅伯杰
    [J]. 环境科学, 2000, (02) : 98 - 100
  • [3] 土壤对磷的吸持特性及其与土壤供磷指标之间的关系
    何振立
    朱祖祥
    袁可能
    黄昌勇
    [J]. 土壤学报, 1988, (04) : 397 - 404
  • [4] 水环境要素观测与分析[M]. 中国标准出版社 , 谢贤群, 1998
  • [5] 土壤农化分析[M]. 农业出版社 , 南京农业大学主编, 1988
  • [6] The influence of soil biodiversity on hydrological pathways and the transfer of materials between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ecosystems
    Bardgett, RD
    Anderson, JM
    Behan-Pelletier, V
    Brussaard, L
    Coleman, DC
    Ettema, C
    Moldenke, A
    Schimel, JP
    Wall, DH
    [J]. ECOSYSTEMS, 2001, 4 (05) : 421 - 429
  • [7] Phosphorus sorption in relation to soil properties in some cultivated Swedish soils
    Börling, K
    Otabbong, E
    Barberis, E
    [J].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01, 59 (01) : 39 - 46
  • [8] Agricultural phosphorus and water quality:A U 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perspective .2 Parry 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 1998
  • [9] Kinetics and modeling of dissolved phosphorus export from a tile-drained agricultural watershed .2 Xue Y,David MB,Gentry LE,et 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