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地区山西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分析

被引:10
作者
陈孟晋
刘锐娥
孙粉锦
拜文华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北京
[2] 不详
[3] 河北廊坊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分院天然气所!河北廊坊
关键词
伊盟地区; 山西组; 碎屑岩储层; 微相; 微观特征; 控制因素分析;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99.s1.011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伊盟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发育的冲积扇的扇中砂、砾质辫状河道砂体、曲流点坝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是本区的主要储集砂体。砂岩主要为富杂基、富岩屑的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储层总体上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次生孔隙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并按照曲流点砂坝、分流河道、砂、砾质辞状河道沉积的次序储层物性依次变差。依据孔喉分布特点将山西组碎屑岩储层归为为四种类型:中孔低渗型、低孔低渗型、致密型和超致密型,它们的物性依次由好变坏。其中中孔低渗型储层以溶蚀孔和残余粒间扎为主,多发育于南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及北部的曲流点坝中,为伊盟地区的主要储集层;低孔低渗型储层以晶间孔为主,多发育于冲积扇扇中砂、砾质辫状河道砂体中,在有局部构造存在的条件下可能形成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气成;致密型储层以微孔、微缝为主,仅局部地区见油气显示;超致密型储层,基本上无勘探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23 / 7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华北地区二叠系岩相组合类型、剖面特点及沉积体系 [J].
于兴河 ;
王德发 ;
郑浚茂 .
沉积学报, 1992, (01) :27-35
[2]  
油气储层评价技术.[M].裘亦楠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