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牧民合作社本质特征及发展趋势
被引:7
作者:
韩柱
机构:
[1] 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草原畜牧业;
牧民合作社;
本质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8 [草原资源开发与利用];
F326.3 [畜牧业、饲养业];
学科分类号:
0713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人-草-畜"共生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基础和经营方式与耕种农业不同。因此,以草原畜牧业为基础的牧民合作社受自然条件、文化背景和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牧民合作社是在草原畜牧业生产和生活中以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整合方式进行互助互利,形成合伙放牧和繁重体力劳动的社会运动体;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结合牧区经济的特点,牧区地方政府纷纷组织成立草地联户、牲畜饲养、生产资料购买、牧业机械联合、互助基金等生产、流通领域运作的经济体;在互助互利和自由、民主平等原则上组成具有紧密的经济组织体,在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条件下,形成一种具有合作社章程,理事会、监事会,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劳动管理等一整套经营管理机制的组织性、统一性、持续性的经营体。其发展趋势是以嘎查(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组织。自然环境复杂、人烟稀少、经济基础薄弱的牧区,发展合作社应该从生产合作社开始,从联户型互助组发展为小组型专业合作社和嘎查(村)型综合合作社,在此基础上逐步分离加工、销售、信用专业合作社,最后发展到牧工商一体化产业化联盟的合作社。
引用
收藏
页码:754 / 759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