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下切的动力学机制、物理侵蚀过程和影响因素:评述和展望

被引:25
作者
程绍平
邓起东
李传友
杨桂枝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流水下切; 河流功率; 构造; 气候; 基准面变化; 物理侵蚀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流水下切是指河流河道在基岩中的垂直切割。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由于对全球尺度的气候、地表过程和构造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 ,以及工程建设和天然资源管理决策的需要 ,流水下切成为构造地貌学的理论研究前缘。文章从动力学机制、物理侵蚀过程、三大外来变量构造、气候和基准面变化的影响 ,以及区分这些变量影响的可能性等方面 ,对流水下切研究的最新进展予以评述。未来流水下切研究要在流水动力学和地球动力学两方面探索更多的科学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421 / 42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秦岭中更新世以来抬升的新资料及认识 [J].
薛祥煦 ;
李虎侯 ;
李永项 ;
刘护军 .
第四纪研究, 2004, (01) :82-87
[2]   北京西北狼山-黄柏寺断裂带几何学分段的冲沟纵剖面标志 [J].
程绍平 ;
杨桂枝 ;
杨喆 .
地震地质, 1991, (04) :289-299
[3]  
Fluvial terraces of the lower susquehanna river .2 Pazzaglia F J,Gardner T W. Geomorphology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