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大兴安岭北坡多年冻土湿地泥炭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王宪伟 [1 ,2 ,3 ]
李秀珍 [1 ]
吕久俊 [1 ,2 ]
孙菊 [1 ,2 ]
李宗梅 [1 ,2 ]
吴志丰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冻土湿地; 有机碳矿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温度是影响湿地土壤有机碳累积和分解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分析温度对大兴安岭北坡连续多年冻土区湿地泥炭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其中采样点北极村、图强和壮林(52°45′~53°12′N,122°16′~122°46′E)位于大兴安岭的西北坡,而飞虎山和呼中(51°45′~52°09′N,122°57′~123°02′E)位于大兴安岭的东北坡。室内培养实验在4个温度梯度下(5℃,10℃,15℃和20℃)进行,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的CO2采用碱液吸收法测量。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机碳的矿化具有增加的趋势,在40天的培养期内,泥炭总的矿化量变化范围为24.87~112.92mg/g;同一温度下,泥炭矿化率随着培养时间具有先降低后稳定的趋势,两层泥炭(10~20cm和20~30cm)对温度的响应趋势基本相同,不过表层泥炭的矿化率和矿化量要高于深层泥炭。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值变化范围为2.03~2.41,而深层泥炭的Q10值相对较大,表明冻土湿地深层泥炭对增温的响应也较敏感,并且大兴安岭东北坡冻土湿地的Q10值要大于西北坡的冻土湿地,表明大兴安岭东北坡的冻土湿地对于气候变暖的响应将更强烈。并且基于Q10值的二元动力学方程很好的反映了大兴安岭北坡冻土湿地泥炭矿化随温度和时间的动态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591 / 5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温度、水分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J].
杨继松 ;
刘景双 ;
孙丽娜 .
生态学杂志, 2008, (01) :38-42
[2]   祁连山中部高山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艾丽 ;
吴建国 ;
朱高 ;
刘建泉 ;
田自强 ;
苌伟 ;
夏新 .
草业学报, 2007, (05) :22-33
[3]   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退化及其趋势初步评估 [J].
金会军 ;
于少鹏 ;
吕兰芝 ;
郭东信 ;
李英武 .
冰川冻土, 2006, (04) :467-476
[4]   土壤温室气体昼夜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J].
秦小光 ;
蔡炳贵 ;
吴金水 ;
王国安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5, (03) :376-388
[5]   温度对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J].
杨钙仁 ;
张文菊 ;
童成立 ;
吴金水 .
生态学报, 2005, (02) :243-248
[6]   干燥和重新湿润过程引起土壤CO2激发释放的模拟研究 [J].
戴万宏 ;
王益权 ;
黄耀 ;
刘军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2) :318-322
[7]   大兴安岭林区冻土及湿地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J].
周梅 ;
余新晓 ;
冯林 ;
王林和 ;
那平山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3, (06) :91-93
[8]   土壤温度和水分对长白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呼吸的影响 [J].
王淼 ;
姬兰柱 ;
李秋荣 ;
刘延秋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8) :1234-1238
[9]   试论沼泽与冻土的共生机理——以中国大小兴安岭地区为例 [J].
孙广友 .
冰川冻土, 2000, (04) :309-316
[10]   土壤碳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碳循环中的意义 [J].
潘根兴 ;
曹建华 ;
周运超 .
第四纪研究, 2000, (04) :32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