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间发展水平或收入水平的平衡依靠两种机制:(1)通过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充分流动,使各地区生产结构及其要素密度趋于一致;(2)通过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促使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在各个产业趋于相等。80年代以来,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趋势日益加强。分析表明,不平衡趋势的扩大主要缘于农村工业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的提高,缘于市场发育的相对滞后。所以,政策选择应以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为核心,深化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的改革,清除部门间和区域间产品和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更加均衡的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