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贫困农户贷款短缺和还贷率低的尝试——GB模式在中国的初步实践

被引:6
作者
杜晓山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信贷扶贫; 贫困农户; 扶贫贷款; 还贷率; 农户贷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 GB;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4 [信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背景 在中国,扶贫的方式很多,成功的经验也不少。但从我国以往的扶贫实践来看,使千千万万贫困农户直接和持续地获得稳定的生产经营性贷款,并能保证贷款的回收和循环使用,同时,使为贫困农户服务的信贷机构能自我生存和发展下去,仍是扶贫工作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一)贫困农户获贷难 就全国平均而言,每年只有35%的农户能够得到贷款,获贷的贫困农户则更少,其额度也大大低于相对富裕户。据中国农行1990年在12个省市对1万多农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人均年收入达到200元、200—800元、800—1000元以及1000元以上的各收入组年获贷款额分别为204元、175元、218元及458元。在扶贫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所谓“扶富不扶贫”或“贫富一起扶”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5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