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平与发展”到“和谐发展”——国际法价值观的演进与中国立场调适

被引:11
作者
何志鹏
机构
[1]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暨法学院
关键词
国际法价值观; 和平; 发展; 和谐; 国家立场;
D O I
10.15939/j.jujsse.2011.04.012
中图分类号
D990 [国际法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对国际法的规范评判、反思与指引有赖于价值设定,而价值的冲突又使我们求助于价值观的确立。20世纪中期以来,国际法以"和平与发展"为价值观,带来了国际法的进步,但也存在仅仅看到国家之间的消极共存而阻碍了国家之间的合作、国家利益的片面界定导致国际对立与大国霸权、强势人类中心主义形成环境恶化等不足。在此种语境下,带有东方文化特征的和谐概念融入到国际法的价值观中,可以带动国际法规范与功能的超越。"和谐发展"是对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扬弃,强调在尊重多元、文明共存的背景下追求共同的繁荣与发展。为达到和谐发展,国际社会需要在观念和制度上进行渐进改良,中国也需要建立尊重多元、直面冲突、倡导人本、崇尚法治的和谐观,在以妥善的方式解决、化解冲突的基础上达致和谐,在经由法治秩序的阶段后建构和谐。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3+160 +1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   论尊重人权作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 [J].
张华 .
法学评论, 2007, (02) :65-71
[3]   向共进国际法迈步 [J].
易显河 .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7, (01) :55-68
[4]   国际法与构建和谐国际社会 [J].
邵沙平 .
法学家, 2007, (01) :94-96
[5]   论国际法与和谐世界 [J].
龚瑜 .
现代法学, 2006, (06) :158-164
[6]   论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法的交互影响和作用 [J].
曾令良 .
中国法学, 2006, (04) :110-119
[7]   反恐、保护人权与世界和平 [J].
江国青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5, (06) :89-94
[8]   论国际法的理念 [J].
古祖雪 .
法学评论, 2005, (01) :42-48
[9]   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 [J].
蔡拓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3) :16-27+203
[10]   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关系 [J].
朱锋 .
世界经济, 1997, (12) :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