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矿区采石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

被引:9
作者
满秀玲
孟庆峰
刘文勇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废弃地; 植被恢复; 栽培方式; 土壤养分;
D O I
10.16843/j.sswc.2009.06.018
中图分类号
TD88 [矿区复田];
学科分类号
081901 ;
摘要
以鸡西矿区采石废弃地为研究区,采取客土、保水剂、营养袋等栽培方式进行造林,选择樟子松、兴凯赤松、中国沙棘、紫穗槐和小叶锦鸡儿等树种进行植被恢复。结果表明:1)客土栽培方式下,中国沙棘成活率最高,达95.2%,平均高度(179.1 cm)、冠幅(130.6 cm)和盖度(65.3%)均为最高,林下土壤全N、水解N含量最高,分别为1.97 g/kg和294.01 mg/kg,有机质含量为0.91%;樟子松成活率为67.3%,平均高度为70.5 cm,但土壤全N、水解N和有机质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0.45 g/kg、52.36 mg/kg和0.46%;兴凯赤松和紫穗槐成活率分别为64.1%和50.1%,小叶锦鸡儿成活率仅有9.4%。2)在不同栽培方式中,保水剂栽培方式对兴凯赤松影响最大,成活率达85.3%,比对照提高103%,林下土壤N、P、K和有机质含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有机质和水解N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6和3.1倍;营养袋栽培方式对樟子松影响最大,成活率达88.3%,成活率和高生长分别比对照提高116%和23%,土壤有机质、全N和水解N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8、1.8和1.4倍。3)保水剂和营养袋栽培方式可有效增加林下草本植物数量和盖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试论采石场的生态恢复 [J].
汤惠君 ;
胡振琪 .
中国矿业, 2004, (07) :40-44
[2]   废弃采石场植被快速恢复研究 [J].
鲁统春 ;
高德武 ;
王创争 ;
宁方文 ;
谷金锋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6) :210-212
[3]   矿区废弃地的恢复生态学研究 [J].
王洁 ;
周跃 .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5, (01) :5-8
[4]  
An overview of trace metals in the environment, from mobilization to remediation[J] . A. C. L. Larocque,Patricia E. Rasmussen. &nbspEnvironmental Geology . 1998 (2-3)
[5]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基质改良研究 [J].
王志宏 ;
李爱国 .
中国矿业, 2005, (03) :24-25+29
[6]   矸石山复垦造林树种选择的试验研究 [J].
苏铁成 .
林业科技通讯, 1998, (01) :21-23
[7]   沙棘在阜新矿区废弃地治理与复垦中的应用 [J].
段海侠 ;
鲁中良 ;
何莉莉 .
辽宁林业科技, 2007, (06) :45-46+52
[8]   废弃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林业复垦技术的研究 [J].
孙翠玲 ;
顾万春 ;
郭玉文 .
资源科学, 1999, (03) :70-73
[9]   在废旧矿区矸石山种植樟子松的初探 [J].
王孝本 .
林业科技, 2000, (06) :16-17
[10]   采矿迹地生态重建研究实例 [J].
陈志彪 ;
涂宏章 ;
谢跟踪 .
水土保持研究, 2002, (04) :3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