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45
作者
孙昕霙
史宇晖
王培玉
常春
机构
[1]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健康知识,态度,实践; 性行为; 回归分析; 学生;
D O 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0.03.006
中图分类号
R193 [卫生宣传教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中国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9省(自治区、直辖市)30所高校,按照年级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19124名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信度和效度良好的问卷进行匿名自填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传播途径的认知好于非传播途径。大学生对性乱行为的态度比较严厉,而对以恋爱为基础的性行为的态度日趋开放。9.0%的被调查对象发生过性行为,其中男生发生率为13.3%,女生为5.0%。发生过性行为的应答者中,仅有24.8%每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10.5%发生过有金钱(物品)交易的性行为(男生12.6%,女生5.1%)。男性、年龄增长、月消费水平高、接触色情信息、吸烟、饮酒是对高危行为态度和性行为发生的共同因素。交易性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光顾色情场所(OR=6.806)、本人或性伴人工流产史(OR=5.240)、吸烟(OR每天=1.916,OR有时=1.850);而保护性因素包括对高危行为的保守态度(OR=0.905)和积极的安全套使用意向(OR=0.907)。艾滋病知识、对高危性行为的态度、安全套使用意向、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与安全套的使用行为存在正性关联。结论大学生存在通过性途径感染HIV的风险。艾滋病教育要关注月消费、接触色情信息、有吸烟或饮酒嗜好以及光顾过色情场所的学生,教育的内容要侧重非传播途径和自我保护技能教育。
引用
收藏
页码:270 / 27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与能力》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J].
史宇晖 ;
孙昕霙 ;
王海霞 ;
房洪军 ;
常春 .
中国健康教育, 2007, (12) :886-888
[2]   大专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性别差异 [J].
李锦 ;
蒋丽娟 ;
王文艺 ;
牟瑾 ;
蒋燕 .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08) :1529-1531
[3]   社会性别与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J].
潘杨 ;
高源 ;
杨洋 ;
宋戈扬 ;
邱培媛 ;
魏小庆 ;
马骁 .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07) :1330-1332
[4]   UNGASS指标在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J].
马迎华 ;
王超 ;
季成叶 ;
张芯 .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03) :215-216
[5]   浙江某地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 [J].
丛黎明 ;
马瞧勤 ;
许国章 ;
潘晓红 ;
余飞颖 ;
张丹丹 .
中国学校卫生, 2005, (07) :53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