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型受众探析

被引:42
作者
蔡骐 [1 ,2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 文化与传播研究所
关键词
类型化; 组织化; 偶像崇拜; 受众; 粉丝群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粉丝型受众来源于偶像崇拜,以新传播技术为依托,最终形成了一种以文化认同与身份建构为基础的亚文化体系。与一般受众相比,粉丝具有狂热性与消费性。而在走向组织化的进程中,他们亦无可避免地成为文化产业链中的一环,消费主义和意识形态在消解其主体性的同时,还建构了一种二元对立的类型化幻象。事实上,粉丝虽然处于一定的社会结构制约中,但同时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这两种力量的冲突构成了不同的分析路径——杜尔凯姆传统与韦伯传统,而这二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对于粉丝型受众,我们必须作出反本质主义的解读。同时,大众媒介也应该以更为客观、理性、全面的视角来再现其群体形象。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1+110 +1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粉丝文化读本.[M].陶东风; 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社会心理学.[M].(美)戴维·迈尔斯(DavidG.Myers)著;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  
受众分析.[M].丹尼斯·麦奎尔(DenisMcQuail)著;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  
流行文化社会学.[M].高宣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媒介、传播、文化.[M].(美)詹姆斯·罗尔著;董洪川译;.商务印书馆.2005,
[6]  
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M].(英)利萨·泰勒(LisaTaylor);(英)安德鲁·威利斯(AndrewWillis)著;吴靖;黄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M].陶东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关键概念.[M].(美)约翰·费斯克(JohnFiske)等编撰;李彬译注;.新华出版社.2004,
[9]  
网络社会的崛起.[M].()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夏铸九;王志弘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0]  
时尚的哲学.[M].(德)齐奥尔格·西美尔著;费勇;吴〓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